基础课教学部召开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交流会,推进“数智育人”新路径
2025-06-12 10:43:25 来源: 点击:
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,深化“新文科”背景下的课程融合与教学改革,6月5日(周三)下午3点,基础课教学部在主楼211召开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交流会。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刘志伟,基础课教学部主任初明利出席会议,基础课教学部教学副主任王天宝主持会议,计算机教研室主任于萍、数学教研室主任王娟及相关教师参加。
会上,教学团队围绕人工智能微专业申报工作,就微专业定位、培养方案、教学创新、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。该微专业旨在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,重点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能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。建设团队明确提出了“知识—能力—价值”三维目标体系,注重学科融合、理论与实践结合,以及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的教学理念。交流过程中,与会教师就微专业首次开课面临的困难、微专业运行机制、学生参与度、教学资源整合等现实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课程方面,人工智能微专业打破传统课程边界,结合项目式与案例式教学,借助数学建模竞赛、Kaggle比赛等平台实现“以赛促学”,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。教学团队汇聚了理、工和经济等多学科师资力量,体现出鲜明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导向。
刘志伟主任指出,人工智能微专业不仅有利于我校人才的培养,也是科研成果产出与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平台。初明利主任强调,要以此次建设为契机,加强基础课程与前沿技术的联动,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边界。
交流环节结束后,进行了微专业线上论证会。南开大学商学院徐曼副教授、天津大学计算与智能学部董会丽、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系朱文新副教授、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王成霞副教授,以及天津恩恩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及AI解决方案总监王岩,就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论证意见,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微专业是我校培养懂AI的经管人才的有效途径,申报工作充分,培养方案切实可行。
本次交流会明确了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,为下一阶段微专业运行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我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。
会上,教学团队围绕人工智能微专业申报工作,就微专业定位、培养方案、教学创新、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。该微专业旨在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,重点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能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。建设团队明确提出了“知识—能力—价值”三维目标体系,注重学科融合、理论与实践结合,以及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的教学理念。交流过程中,与会教师就微专业首次开课面临的困难、微专业运行机制、学生参与度、教学资源整合等现实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课程方面,人工智能微专业打破传统课程边界,结合项目式与案例式教学,借助数学建模竞赛、Kaggle比赛等平台实现“以赛促学”,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。教学团队汇聚了理、工和经济等多学科师资力量,体现出鲜明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导向。
刘志伟主任指出,人工智能微专业不仅有利于我校人才的培养,也是科研成果产出与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平台。初明利主任强调,要以此次建设为契机,加强基础课程与前沿技术的联动,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边界。
交流环节结束后,进行了微专业线上论证会。南开大学商学院徐曼副教授、天津大学计算与智能学部董会丽、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系朱文新副教授、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王成霞副教授,以及天津恩恩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及AI解决方案总监王岩,就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出论证意见,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微专业是我校培养懂AI的经管人才的有效途径,申报工作充分,培养方案切实可行。
本次交流会明确了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,为下一阶段微专业运行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我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。
相关热词搜索:
地址: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28号
邮编:300384 电话:022-23799800 传真:022-23618680
津ICP备05011647号 津教备0218号
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232号
邮编:300384 电话:022-23799800 传真:022-23618680
津ICP备05011647号 津教备0218号
